近日,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和浙江省第四批全省高校党建项目培育创建对象名单先后公布。截至目前,我校今年省级党建工作培育创建名单数新增5个。其中,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省高校党建项目培育创建对象,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系党支部、人文与艺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入选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今年上半年,人文与艺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还入选了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活动名单。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该支部成立于2019年,现有党员人数11名,于2023年1月入选宁波市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支部聚焦产业需求,创新成果频出,并形成了一套“1431”党建育人体系,即打造一支出类拔萃的优秀党员导师团队,精心完善四项导师工作制度,巧妙构建三个紧密结合,致力于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这一工作目标,努力实现支部建设发展和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同频;共振开创校企党建结对共建机制,围绕汽车产业发展,从业务出发抓党建,从党建入手抓业务,开创校企党建工作模式,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党支部、海天塑机集团党组织等开创校企党支部结对共建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教师担任企业科技专家人才,联合企业开展科研攻关。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系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该支部成立于2016年,现有党员10名,于2023年4月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党建“双带头人”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支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党建争强、思政争先、教学争优、服务争效”,大力实施“党建+”行动,打造了“教师党员全员育人导师制”党建育人、“交通引路人”课程思政和城市交通“家庭医生”社会服务等三大党建特色品牌。通过深度服务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破解城市交通治理难题,“对口扶贫黔西南州,破解交通治理难题”获2023年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开展智慧交通产学研合作,助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对接智慧交通行业企业的应用需求,持续参与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引领行业标准规范制定等,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共发展。

人文与艺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和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活动名单。该支部成立于2017年,现有党员15名,依托文化创意产教融合中心,为服务于乡村振兴储备多领域、全链条创新型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结对宁波对口帮扶城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海曙区章水镇许岩村等30余个乡村,开展本土文化传播、乡村IP设计、艺术疗愈、科技赋能等十余项服务工作,服务成果登上央视及省级各类新闻平台;师生合作设计作品《“草木之韵”文旅包装设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支部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高级别科创竞赛中获得金奖等荣誉,储备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该支部成立于2005年,现有党员20名,于2024年2月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支部积极发挥建在教研室上的组织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依托“风华讲师团”,开展宣讲活动,近五年来宣讲近200多场,受众20000余人次;培育学生宣讲队伍,累计开展80多场宣讲活动,受众5000多人;立足宁波实际,在资政服务、社会治理、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承担10余项各级横向课题,决策建议稿等被领导批示或有关部门采纳,横向科研经费到款突破100万元;把社会实践的地方案例融入教学活动,编著了课程实践教材等共5部。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高考政治、考研政治等复习辅导,累计受益人员2万多人。
下一步,学校将按照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资源统筹,加大支持力度,注重宣传推广,及时总结实际成效和经验做法,确保“强国行”专项行动和党建双创工作有力开展、取得实效。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引导基层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